邮票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集邮天地?>?邮票故事

邮话全国土地日

日期:2023-06-25

打印

【字号:

     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颁布我国第一部专门调整土地关系的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从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确定为全国土地日。
    1996年6月25日第6个全国土地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10周年之际发行的《珍惜土地》邮票,以撕纸的方式,残缺地在两枚邮票上展示和组成“耕地”二字,就是要求我们要合理利用土地,珍惜每一寸耕地。


    后稷在教稼台讲学,指导人们种庄稼,被尊称为农业始祖。2007年发行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成立10周年》邮资片上,后稷一手握着镰刀,一手抱着麦穗,传播农耕文化。


    而勤劳的先祖们在农业生产上早就总结了智慧和经验。春种秋收,二十四节气就是现民们对农耕文化的科学总结,小满、芒种就反映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一直沿用至今。1980年11月20日发行的《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上的战国水利学家李冰,他主持建设的都江堰,就是分洪减灾、引水灌田、变害为利的水利工程。


    北魏的贾思勰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他著的《齐民要术》就总结了秦汉以来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涉及耕田、谷物、蔬菜、果树、树木、畜产、酿造、调味、调理、外国物产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


    1991年2月20日发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邮票就展示李冰建设的巨大水利工程。


    而2013年5月19日发行的《美丽中国》邮票中的“龙胜梯田”就是人们借助自然,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生产的见证。这些都说明了农业生产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还有2015年香港邮政发行的中国世界遗产系列——红河哈尼梯田邮票,展现了2013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红河哈尼梯田景观,这有着上千年开垦和耕作史的梯田,就是哈尼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的农业生态体系。
    因为粮食对人类的重要,1979年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将1981年10月16日确定为首届世界粮食日,以后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以唤起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1982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之际我国发行的《世界粮食日》邮票,主图由地球和黄、白、黑三种肤色的人像以及特写的麦穗构成,警示粮食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旨在通过邮票宣传珍惜粮食、节约粮食。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1975年12月1日发行的《新中国儿童》邮票上“热爱劳动”的画面正是两名少年在捡拾麦穗,通过拾麦穗颗粒归仓,传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好习惯,树立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吃饭问题是大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农学家、国际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在田间工作和杂交水稻制种的场面出现在2013年10月25日发行的《杂交水稻》邮票上,以世界地图、饱满的稻穗和一碗雪白的米饭为主图的邮票,正反映处杂交水稻对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巨大贡献。


    2016年5月8日发行的《中国现代科学家》邮票中的金善宝,则是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育成的小麦优良品种,为小麦增产做出重大贡献。


    粮食生产需要土地和好的生态环境,而土地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我们坚持治山、治水、治沙相配套,封山、育林、育草相结合,禁牧、休牧、轮牧相统一,积极推进荒漠化石漠化防治。1994年4月21日发行的《沙漠绿化》邮票,反映在沙漠中植树以减少沙化,防止环境恶化,说明植树造林对于沙漠水土保护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彰显党和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1956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植树绿化,改善和治理环境成为我们的共识。1957年12月30日发行的《农业合作化》邮票中的 “造林”正是人们在开展植树活动。


    1958年12月15日发行的《林业建设》邮票中的“绿化祖国”一枚票上,光秃秃的山坡上一群人正在植树造林绿化光山,改善和保护环境。


    2019年3月12日中国植树节设立40周年之际发行的《中国植树节》邮票,画面为双手托起的绿色家园,树干枝头上方是生机盎然的绿叶,层层绿叶中点缀着城镇、乡村、河流、山川、蓝天白云、飞鸟,寓意通过全民植树造林活动,改善生态和生活环境,共同创造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看198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发行的《环境保护》邮票上,一只伸出的大手,正在阻挡着向大自然排放的污染物,坚定地表达了人类保护地球环境的决心。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保障粮食安全,就要保粮食生产能力,要守住耕地红线。
    金色的麦浪是人们最喜欢的画面,那是丰收的果实。1974年4月10日发行的《户县农民画》邮票上“林茂粮丰”的田园美景,就是对农业丰收的真实写照。就连我们的国徽上,都有着金色的麦穗、谷穗,足以说明粮食对我们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地球上将没有生命。水污染已经成为环境保护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也威胁着粮食生产。1982年3月1日发行的《国际饮水供应和环境卫生十年》邮票上,两名儿童双手向上伸展,仰望面前的水滴,寓意了人类对安全卫生饮水的渴望。水是生命之源,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


    保护水资源,也要利用好水资源。1957年12月30日发行的《治理黄河》邮票,就是我们对黄河的治理和利用。从远景展望、电力、航运、灌溉等方面进行规划,邮票上麦穗、玉米等丰盛的农作物,就是对治理黄河造福民众的美好愿景。


    而2010年10月14日发行的《新中国治淮六十年》邮票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上展示淮河治理后,环境得到改善,金黄的麦穗迎风飘动,一幅丰收美景。


    随着环境的改变,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愈来愈重大。及时进行气象预报预测,采取人工干预天气,避免和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有必要。2000年11月22日发行的《气象成就》邮票分别从气象卫星、青藏高原气象考察、数值预报、人工增雨几个方面说明气象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农业生产离不开科技,2017年9月17日发行的《科技创新》邮票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上,中低产田和盐碱荒地的改造对农业增产、增收的显著效果,无人机、田间检测仪等新技术的应用,展示了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促进。


    保护好耕地,呵护好环境,风调雨顺,大自然才会带给人们丰厚的回报。2018年9月23日发行《中国农民丰收节》邮票上,丰收的庄稼让人欣喜,人们扭起秧歌,打起腰鼓,庆贺丰收。这就是大自然的回馈。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节约用地,保护好耕地。(来源:微信公众号“京兆骆驼”)

上一篇:

下一篇:

欧美一级做性受v,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妖精视频,欧美性色黄大片在线观看,日韩护士在线视频无码